雁断家无信,兄亡弟不知。
怪来频入梦,添得苦相思。
眼暗观云处,心伤见月时。
孤灯坐深夜,无语泪交颐。
哭先兄三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哭先兄三首》是清末近现代初林朝崧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兄长的深切思念和无尽的哀伤。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背景与影响:
诗歌原文:
去年儿哭母,今年弟哭兄。
骨肉苦无多,鬼伯胡不情?
兄病我亦病,颇闻所患轻。
蹉跎阙问候,身为药饵撄。
会逢秋霖久,山潦涨纵横。
十里家山路,渺若隔蓬瀛。
相思屡相望,相望空屏营。
兄年曹孔间,六秩开一龄。
谈笑却熊罢,真气四座惊。
儿孙绕膝戏,撚须课葩经。
老矣非耄及,小疾谅易平。
矍铄竟难恃,长眠遂不醒。
哀哉千古别,未及诀死生。
家世陇西第,兜鍪出缨簪。
阿兄割鸡才,行将宰武城。
弟亦志青云,挟策干公卿。
风波一朝起,人事忽变更。
坎壈俱失职,俯首侪编氓。
居乡骑款段,下噀田自耕。
尚冀造物心,将寿补功名。
何意旧头衔,遽写新铭旌!
吾族推最大,兰玉盈谢庭。
同生及群从,枝叶相附荣。
秋风捲飞箨,十载多凋零。
戚怆顾门户,屈指少老成。诗歌赏析:
-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兄长的深厚情感和对其命运的深深担忧。诗歌中既有对兄长生前生活的描绘,也有对其离世后的哀悼,情感深沉而真挚。
- 诗中的“兄病我亦病,颇闻所患轻”等句,反映了作者对兄长病情的了解和自己内心的无奈与忧虑。这种忧思不仅体现了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某种病态。
- 诗歌中还包含了一些对生活哲理的反思,如“老矣非耄及,小疾谅易平”等句,反映了作者对生命无常的深刻认识和对人生态度的调整。
- 作者简介:
- 作者林朝崧是清末近现代初的一位文学家,其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
- 林朝崧的生活背景和时代环境对他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一位文学家,他在作品中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也传达了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 诗歌背景:
- 《哭先兄三首》的创作背景与其作者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作者可能因兄长的离世而深感悲痛,这种悲痛不仅是对逝者的回忆,也是对生者的警示。诗歌通过抒发对兄长的怀念之情,传达了对人生无常和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
- 诗歌表达形式:
- 《哭先兄三首》以三首诗的形式呈现,每首都具有不同的主题和情感层次。这种结构安排使得诗歌内容更加丰富,同时也便于读者理解和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 诗歌中大量使用了象征和比喻手法,如“山潦涨纵横”象征着社会的动荡不安,“长眠遂不醒”则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这些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艺术特色:
- 《哭先兄三首》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艺术构思上。通过对兄长的描写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歌展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才能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 诗歌的结构紧凑有序,语言简练生动。每首都有明确的主题,同时又相互关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叙事框架。这种结构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 历史影响:
- 《哭先兄三首》自创作以来,一直受到读者的喜爱和学者的关注。它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被国际学术界所重视。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了诗歌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 该诗在后世被多次引用和改编,成为研究宋代文学的重要文献之一。它不仅反映了作者的个人情感,也体现了宋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和政治背景。
通过对《哭先兄三首》的详细介绍和分析,可以发现这是一首充满深情厚意且富有哲理的文学作品。它以其真挚的情感、深刻的思想以及对生活细节的精准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兄长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感悟。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一种宣泄,更是对人生和社会现象的一种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