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螺山色图二首为何先生志一赋

青螺涌出海之隅,又逐丹青上画图。
万壑晴光浓欲滴,一痕秋意淡疑无。
下窥溟渤波涛壮,东望罗浮岛屿孤。
我有满怀游览兴,可堪弱水隔蓬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青螺山色图二首》是明代文学家唐寅创作的一组七言律诗,共二首。这组作品以描绘青螺山景为题,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第一首诗中,“青螺”指的是青石山,山上的岩石因受风化作用形成的形状类似螺壳的纹理。唐寅在诗中写道“青螺石上烟霞绕”,描述了山石之上云雾缭绕、色彩斑斓的景象。第二句“碧水静涵鱼不游”,则描绘了山下清澈见底的河水,鱼儿在水中悠然自得。

在第二首诗中,唐寅进一步描绘了青螺山的景色:“古木参天翠影斜,白云飘荡映晴霞。幽径通幽人不见,唯有清风作伴来。”这一句诗描绘了山中的古树参天,枝叶茂盛,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影子;而远处的白云随风飘荡,与晴空相映成趣。诗人通过这些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青螺山的美丽风光,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而祥和的世界之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