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拂面泪潸然,哭为斯文一问天。
倏去忽来谁予夺,有才无寿孰拘牵。
梦回圆泽三生石,笑破昌黎五鬼船。
寿夭穷通何必较,只今犹是未□前。
挽嘉遁黎先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嘉遁黎先生》是宋代诗人邓林的作品。邓林的这首挽诗通过西风吹拂、泪湿衣襟的意象,表达了对逝者深深的哀思和对文学事业的无尽怀念。
邓林的生平不详,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是一位宋代的杰出诗人。他的诗歌风格独特,能够以简练的语言传达深刻的情感。在《挽嘉遁黎先生》中,邓林用“西风拂面泪潸然”开篇,营造了一种凄凉孤寂的气氛。这句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伤和不舍。紧接着的“哭为斯文一问天”表明,诗人因悼念友人而感到极度悲痛,甚至到了质疑天地之无情的地步。
这首诗还体现了邓林对朋友才华与命运的思考。“倏去忽来谁予夺”表达了一种无力感,意味着逝者的离去是如此突然,让活着的人感到困惑和无助。“有才无寿孰拘牵”则揭示了一个更深层的哲理,即才华和寿命的无常,让人不禁感慨人生的脆弱。
《挽嘉遁黎先生》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邓林作为一位文人对自己所处时代的文化环境的反映。邓林在诗中引用了古代诗人圆泽和昌黎等人的名字,这不仅仅是为了致敬,更是为了表达对传统文学价值和道德理念的维护。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体现了邓林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审美追求。
《挽嘉遁黎先生》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是邓林对人生、对友情、对文学的深刻反思和表达。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展现了邓林作为诗人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