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牲日养未为丰,六帙俄如一梦中。
天外阴云沉婺彩,堂前凉露陨萱丛。
闺门懿德埋名古,溟漠归魂逝水东。
共挽灵輀歌楚些,荒郊乱起白杨风。
挽梁母李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李氏太母》是明代赵迪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慈祥而寿长的母亲的去世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离世的哀悼与缅怀。下面将具体介绍文学作品:
作者背景:赵迪,字景哲,号白湖小隐,生于明末清初的福建惠安。他以诗名闻于世,有《鸣秋集》传世。赵迪的诗歌多关注社会现实,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感悟。
内容解析:《挽李氏太母》是一首充满哀婉之情的悼亡诗。诗中的“七十人生少,慈颜近百龄”表达了对母亲长寿岁月的羡慕与敬仰;“正宜乐寿考,岂为掩泉扃”透露出诗人对母亲逝世的悲痛与不舍。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艺术特色:《挽李氏太母》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特点。首先,诗的语言清新脱俗,富有音乐感,能够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其次,诗的结构紧凑,情感表达细腻入微,通过对母亲的描绘,传达了深沉的怀念之情。最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使得整首诗不仅富有诗意,还具有很强的画面感。
文学价值:这首诗不仅是赵迪个人情感表达的载体,也是研究明代诗歌发展的重要文献,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其成为文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社会背景,以及他们对于传统伦理和道德的思考。
《挽李氏太母》作为赵迪的代表作,不仅是对一个伟大母亲的深切缅怀,也是对生命、死亡以及人性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体会到中国古典文学的独特魅力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