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安阁

荣辱本外物,穷达听于天。
君子随所遇,此心恒泰然。
落落风尘者,旧是登瀛仙。
昔时裘马荣,今日尘纠缠。
惟有松柏操,岁寒守逾坚。
一榻卧清风,心安梦亦便。
时人靡定志,安危随物迁。
得利若奠枕,失势如殒渊。
因登遇安阁,重为斯人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遇安阁》是明代诗人邓林创作的一首诗,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人生荣辱和世事变迁的深刻理解。以下是关于《遇安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姓名与生平:邓林,字士齐,广东新会人,明朝洪武二十九年中举人,后因言事忤旨被谪戍保安。宣德四年赦归,居杭州卒,有文集《退庵集》等作品传世。
  • 文学贡献:邓林不仅工诗文及书法,其诗作《遇安阁》亦为明代重要文学作品之一,体现了他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和哲学思考。
  1. 诗歌原文
  • 荣辱本外物,穷达听于天。
  • 君子随所遇,此心恒泰然。
  • 落落风尘者,旧是登瀛仙。
  • 昔时裘马荣,今日尘纠缠。
  1. 诗歌解析
  • 人生观:《遇安阁》表达了一种超脱物质享受、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诗中的“君子随所遇”意味着无论遭遇何种境遇,都应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 社会观:诗歌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荣辱得失的看法,指出真正的价值不在于物质的富足与否,而在于个人的品德和内心世界的修炼。
  • 时代背景:《遇安阁》的创作背景是在明初,一个政治相对清明的时代背景下,邓林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关怀。

《遇安阁》作为明代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不仅是邓林个人创作风格的体现,也是那个时代文人心态和思想风貌的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