陟望轩

一片浮云伴落晖,望乡千里意多违。
天高淮甸冥鸿度,海阔蓬莱独鹤飞。
使幕敢辞毛义檄,亲庭谁舞老莱衣。
百年已注长生箓,白发萧萧待汝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陟望轩》是明代诗人郑真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陟望轩》作为郑真的代表作之一,其不仅在艺术上有着独特的魅力,更承载了深厚的文化意义。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与无奈之情。下面将进一步探讨这首作品:

  1. 作者简介:《陟望轩》的作者郑真,字千之,明浙江鄞县人。他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与兄郑驹、弟郑凤并以文学擅名,曾取诸家格言著为集传集说集论。他的文学成就不仅仅局限于诗歌,还涉及到经学、文集的创作等。
  2. 原文赏析:诗的原文“一片浮云伴落晖,望乡千里意多违。天高淮甸冥鸿度,海阔蓬莱独鹤飞。”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浮云、落晖、淮甸、冥鸿、海阔、蓬莱等意象构成了一个充满诗意的背景。这些意象不仅增加了诗句的艺术效果,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故乡的无限向往,也有对远离故土的无奈与哀愁。
  3.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的主题是对故乡的眷恋与对远方的无奈。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以及对人生旅途的感慨。诗中的“使幕敢辞毛义檄,亲庭谁舞老莱衣”表达了一种忠诚与无奈并存的情感,而“百年已注长生箓,白发萧萧待汝归”则流露出对未来的期待和生命的无常感。
  4. 艺术特色:郑真的诗歌艺术风格独特,擅长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笔触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在《陟望轩》中,这种艺术手法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例如,通过“一片浮云伴落晖”这样的比喻,巧妙地将自然的景色与诗人的情感相联系,既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又加深了读者的情感共鸣。
  5. 历史影响:作为明代的著名诗人,郑真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受到广泛赞誉,而且对后世的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后来的诗人都受到了郑真作品的启发,进一步推动了中国诗歌的发展。

《陟望轩》不仅是郑真的代表作之一,更是明代诗歌艺术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及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