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瓶梅

百花头上占春开,谁向山中折得来。
碧水铜瓶甘作伴,夜深飞梦过瑶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瓶梅》:明诗中的孤高与幽香

明代诗人郑真创作了一首《题瓶梅》,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珍贵遗产。

郑真,字千之,生于明初,他的生平事迹虽然不甚详细,但在其诗作中,我们不难感受到一位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文人的气息。郑真以擅长经学、著有集传集说集论而闻名,这在明代文人中实属不易。他不仅学问渊博,而且才情出众,能够用七言绝句的形式来表达他对自然界和人生的独特感悟,显示了他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卓越的艺术天赋。《题瓶梅》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诗中写道“百花头上占春开,谁向山中折得来。”这句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隐含着一种对人间繁华的超越。郑真在这里用梅花自比,借景抒情,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同时,“碧水铜瓶甘作伴,夜深飞梦过瑶台”描绘出一幅宁静的画面,使人联想到夜深人静时,诗人独自欣赏花前月下的美好时光。这种意境的营造,使得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的描述,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慰藉。

《题瓶梅》不仅仅是一首描写梅花的诗,它更是郑真对于生命、自然以及人生哲学的一种深刻反思。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诗人如何在自然中找到灵感,如何在孤独中发现自我,如何在平凡中发现非凡。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窥见郑真的内心世界,以及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既独立又和谐,既超脱又内敛。

《题瓶梅》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不仅因为它的艺术成就,更因为它蕴含的哲理和情感力量。郑真的这首《题瓶梅》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去深深领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