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双桥道中

城南十里双桥路,春日桥西一劝农。
地是晋兴唐属郡,天连交部汉提封。
秧抽平野匀朝饷,雨过流泉急暮舂。
风土不殊民乐业,年年租税自输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日双桥道中》是明代诗人郑学醇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生平
  • 郑学醇,明代广东顺德人,字承孟,隆庆元年举人,任武缘知县,有《句漏集》。他的创作涵盖了诗歌等多种文体,展现了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生活的独到见解。
  1. 作品原文
    城南十里双桥路,春日桥西一劝农。
    地是晋兴唐属郡,天连交部汉提封。
    秧抽平野匀朝饷,雨过流泉急暮舂。
    风土不殊民乐业,年年租税自输供。

  2. 作品注释与赏析

  • 注释:该诗的注释部分提供了较为详细的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意及其背景。
  • 赏析: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其不仅在艺术上有着较高的成就,更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农民生活的关注,传达了一种对和谐生活状态的向往,以及一种对传统文化保护的重视。
  1. 写作背景
  • 这首诗反映了郑学醇对于当时社会状况的关注和对于农民生活状态的深切理解。通过具体的描写,诗人传达了对农村平和生活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农业生产的肯定和尊重。
  1. 艺术特色:《春日双桥道中》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其精细入微的自然描写、生动活泼的农民生活场景以及深刻的历史文化底蕴。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时代感。

《春日双桥道中》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不仅反映了明代的社会风貌,也展示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艺术才华。对于热爱文学、关注历史的读者来说,这首诗具有重要的研究和欣赏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