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太初叔

扰扰尘途五十年,几回清梦寄游仙。
虚疑鹤驭横三岛,已恨凫飞隔九天。
往事总归刍狗外,息机长傍海鸥前。
知君妙得华阳诀,肯授参同契一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答太初叔》是明代诗人郑学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介绍:

  1. 作者简介:郑学醇是明代的诗人。他的作品展现了明代文人的风采和情感。他的生平事迹在文学上有一定的影响,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
  2. 诗歌原文:扰扰尘途五十年,几回清梦寄游仙。虚疑鹤驭横三岛,已恨凫飞隔九天。往事总归刍狗外,息机长傍海鸥前。知君妙得华阳诀,肯授参同契一编。
  3. 诗歌解析
  • 首联:“扰扰尘途五十年,几回清梦寄游仙。”描述了诗人五十年的奔波生涯,以及他多次在梦中寻求仙境的经历。
  • 颔联:“虚疑鹤驭横三岛,已恨凫飞隔九天。”表达了诗人对于神仙世界的向往和现实的无奈,想象中的仙人乘坐鹤驾飞翔于三岛之间,而现实却是自己只能远远地看着飞翔的白鹭,感慨命运的不公。
  • 颈联:“往事总归刍狗外,息机长傍海鸥前。”这里用“刍狗”象征过去的事情被遗忘或不重要,而“海鸥”则代表着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诗人表示要远离尘世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宁静。
  • 尾联:“知君妙得华阳诀,肯授参同契一编。”这里的“华阳诀”指道家的修炼秘诀,而“参同契”是道教经典之一。诗人表达出对知己的赞赏之情,愿意传授自己所学,希望对方也能够修道成功。
  1. 文化背景
  • 郑学醇所处的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文人墨客多有感于时代的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无常,通过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郑学醇作为其中的一员,其作品自然也带有那个时代的特色和印记。
  1.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诗歌通过对神仙世界的描述,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怀。同时,通过对现实世界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现实无奈的感慨。这种对比使得诗歌既有深刻的哲理意味,又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语言优美:郑学醇的诗作语言简洁明快,富有音乐性。尤其是对仗工整、韵律和谐的运用,使得整首诗歌读起来流畅自然,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1. 历史意义
  • 《答太初叔》不仅体现了郑学醇个人的艺术成就,也是明代诗歌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文人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反映了当时文人群体的思想风貌和文化追求。
  1. 现代价值
  • 从今天的角度来看,《答太初叔》不仅是研究明代诗歌的重要文献,也为现代人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它鼓励人们在面对现实压力时,能够保持心灵的自由与宁静,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答太初叔》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在当代仍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思想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理解和欣赏,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