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篇寄冯稚谟

武夷之山天下奇,溪流九曲清涟漪。
峰峦秀拔耸霄汉,仙灵往往来栖迟。
大王峰高号天柱,玉女亭亭更媚妩。
弱水源通天鉴池,升真洞接蓬菜圃。
访道曾闻十二仙,披衣同谒魏子骞。
龙潭领得飞升诀,凡骨一蜕三千年。
幔亭开宴曾孙列,凌空万仞虹桥设。
宾云几曲彩霞飞,铁笛一声山石裂。
翠屏丹灶尚依然,悠悠往事人空传。
控鹤大仙缈何去,谁能契此清都缘。
冯生名挂天台藉,足蹑天梯访仙迹。
崖头招鹤鹤初还,岩下搴华华吐色。
箕踞长吟看水帘,一编寄我西来鹣。
安得乘风振羽臂,与君重访张金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武夷篇寄冯稚谟》是宋代诗人李光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四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友情的珍视。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开头两句:“武夷山下多佳士,风月之间谁与子?”

    • 这两句话描绘了武夷山作为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这里聚集了许多才华出众的人才。
    • “风月”象征着自然的美景和友情的美好时光。
  2. 中间两句:“相逢无计能同醉,独倚阑干望远。”

    • 这里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友人相聚共饮的愿望,但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实现,只能独自凭栏遥望远方。
    • “独”字透露出孤独和寂寞的氛围。
  3. 结尾两句:“何时重见武夷山?此意何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