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吾惟可还三衢

昔年相逢胥水秋,今日重在闽山陬。
中间丧乱真怜汝,南鄙音尘不散忧。
别后山阳频弄笛,花时荆楚一登楼。
旄头尚直天西北,何地巾车各自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吾惟可还三衢》是明代诗人郑善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是郑善夫对友人的深情厚谊的表达,同时也是其个人经历和情感的真实写照。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作品原文
    昔年相逢胥水秋,今日重在闽山陬。
    中间丧乱真怜汝,南鄙音尘不散忧。
    别后山阳频弄笛,花时荆楚一登楼。
    旄头尚直天西北,何地巾车各自由。

  2. 作者介绍
    郑善夫(1485—1523),字继之,号少谷,明福建闽县人。弘治十八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榷税浒墅。因愤嬖幸用事,弃官归。正德中起礼部主事,进员外郎,谏南巡,受廷杖,力请归。嘉靖初荐起为南京吏部郎中,途中病死。工画善诗。有《少谷集》、《经世要谈》。

  3. 诗歌解析

  • 开头部分:“昔年相逢胥水秋,今日重在闽山陬。”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相遇与别离。胥水秋指的是古代河流的名称,闽山陬则是地名,表达了诗人对这段友情的回忆和感慨。
  • 中间部分:“中间丧乱真怜汝,南鄙音尘不散忧。”这里诗人感叹战乱带来的不幸,对友人的遭遇表示同情。同时,诗人也忧虑友人的未来,希望他的未来不会受到战乱的影响。
  • 后半部分:“别后山阳频弄笛,花时荆楚一登楼。”“山阳”是地名,“荆楚”指湖北一带,诗人描述了友人离开后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人也提到了自己在花时去荆楚一登楼,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寂寞。
  • 结尾部分:“旄头尚直天西北,何地巾车各自由。”诗人通过天空中的旄头来象征战争或不安,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态度,无论身处何地,都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送吾惟可还三衢》不仅展现了郑善夫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情感世界,更是一首充满哲理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郑善夫的人生观念、价值追求以及他对友情的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