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关山

陇云低合水分流,羌笛高吹月满楼。
乍客关山生远梦,自怜旌节到边州。
雪消长坂黄昏度,水浸幽汀绿草抽。
闻说此方泉作酒,宁将驻马劝箜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关山》是明代诗人赵贞吉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艺术特色:

  1. 作者简介
  • 赵贞吉,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官员,他的诗风清新,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1. 诗歌原文
    陇云低合水分流,羌笛高吹月满楼。
    乍客关山生远梦,自怜旌节到边州。
    雪消长坂黄昏度,水浸幽汀绿草抽。
    闻说此方泉作酒,宁将驻马劝箜篌。

  2. 诗歌内容解析

  • 陇云低合水分流:描绘了夜晚的山间景象,云层低垂,仿佛与水面融合,形成一幅宁静的画面。
  • 羌笛高吹月满楼:以羌笛声高亢悠扬地吹奏,月光洒满楼台,营造出一种空灵而浪漫的氛围。
  • 乍客关山生远梦:表达了作者初到边关时的感受,心中充满了对远方的思念与憧憬。
  • 自怜旌节到边州:展现了诗人对自身使命的自豪感以及身处边远地区的孤寂与无奈。
  • 雪消长坂黄昏度:描述了雪后的长坂道上,黄昏时分行人稀少的场景,给人以静谧而深远的感觉。
  • 水浸幽汀绿草抽:水波荡漾,绿草在岸边生长,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而又略带忧郁的美。
  • 闻说此方泉作酒,宁将驻马劝箜篌:提到了当地的一种习俗,即用泉水酿酒,诗人宁愿骑马离去也不愿停下脚步品味美酒,反映了他远离家乡的孤独与无奈。

《宿关山》不仅展示了赵贞吉卓越的诗歌才华,还反映了当时边远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是研究明代文学和边塞文化的珍贵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明朝时期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背景,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和艺术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