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褉日入金陵

垂柳临清水,风光动褉辰。
湖山如待客,花木总宜春。
细草偏承履,游轩不染尘。
繁华今古事,惆怅六朝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修禊日入金陵》是明代诗人邓云霄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邓云霄,明代诗人,其作品多表达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他的诗歌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手法著称。
  1. 诗词原文
    垂柳临清水,风光动褉辰。
    湖山如待客,花木总宜春。
    细草偏承履,游轩不染尘。
    繁华今古事,惆怅六朝人。

  2. 诗词解析

  • 垂柳临清水,风光动褉辰:这句描述了一幅宁静美丽的画面,垂柳轻摆,水波荡漾,整个场景充满了生动的动态美。
  • 湖山如待客,花木总宜春:通过比喻,诗人表达了自然景观仿佛期待着人们的到来,春天的气息弥漫在周围的景色中。
  • 细草偏承履,游轩不染尘: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园林景象,细草轻柔地承受着人们的足迹,而游轩则远离尘嚣,保持了它的清新和纯洁。
  • 繁华今古事,惆怅六朝人:这里的“繁华今古事”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辉煌与变迁,而“惆怅六朝人”则透露出诗人对历史的感怀以及对过去辉煌不再的感慨。

《修禊日入金陵》不仅是一首表达自然美景的诗,更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述,更是诗人对于历史、文化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和表达。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及其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