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无梦到,此驿号长安。
不遇迷津苦,谁知望阙难。
日随心共远,岁与鬓同残。
更尽湖南路,群山拥汉官。
岁暮过长安驿有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岁暮过长安驿有感》是明代诗人邓云霄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珍贵之作。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岁末时节路过长安驿时的心情和所见所感,传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诗中提到“长安无梦到,此驿号长安”,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处异乡,却依然心系故乡。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诗歌具有了极强的共鸣力,能够触动读者内心深处对家园的渴望和对过往岁月的怀念。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主题。诗中“日随心共远,岁与鬓同残”等句,生动地表达了时光荏苒、人生易老的感慨。这种通过自然景象来反映人生哲理的手法,使得诗歌不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
从艺术角度来看,《岁暮过长安驿有感》的语言精炼而富有韵味,字句之间充满了节奏感和韵律美。特别是诗人运用的五言律诗形式,更是将诗歌的艺术魅力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这种严谨而又灵活的诗歌形式,不仅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也使得整首诗歌更加耐人寻味。
邓云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也为理解这首诗提供了重要视角。作为明代的文人,邓云霄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观念,无疑对其诗歌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邓云霄生平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其诗歌中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岁暮过长安驿有感》是一首集情感表达、哲学思考和艺术美感于一体的经典文学作品。它的诞生不仅体现了邓云霄作为诗人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明代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于热爱古典文学的读者来说,这首诗不仅是一次美的享受,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通过对《岁暮过长安驿有感》的学习与欣赏,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能激发出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