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浦夜雨

寒潮乱拍滕王阁,暮雨横江呼鹊鹤。
江豚拜浪长比人,芙蓉玉箸双双落。
乱苇残葭水外看,秋衣未制已迎寒。
孤舟无客谈秋水,蓬响江声怨夜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浦夜雨》是明代诗人邓云霄创作的一首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滕王阁周围的自然景观和秋江夜景,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以下是对其介绍:

  1. 创作背景:邓云霄,字玄度,生于明朝万历二十六年,广东东莞人。邓氏以进士身份进入官场,历任多个职务,其中曾担任长洲知县,后官至广西参政。他的作品包括《冷邸小言》、《漱玉斋集》、《百花洲集》等。
  2. 文学价值:《南浦夜雨》不仅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歌,更是邓云霄艺术造诣的体现。诗中通过对滕王阁、江水、江豚、芙蓉等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深厚的文化素养。同时,通过对季节变换和人物情感的刻画,邓氏还传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共鸣,使得《南浦夜雨》具有了跨越时间的艺术影响力。
  3. 艺术特色:从艺术手法上看,邓云霄的《南浦夜雨》语言简练而不失深意,意象丰富而不显繁琐。诗中运用了许多形象生动的比喻,如“江豚拜浪长比人”,将江豚的动态与人的形态进行了巧妙对比,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4. 文化意义: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此类描写自然风景的诗歌占有重要地位。它们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审美享受,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邓云霄的《南浦夜雨》作为其中的佳作之一,其艺术成就和文化价值得到了后世学者和读者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邓云霄的《南浦夜雨》是明代诗歌艺术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值得每一位读者细细品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