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山晚归

斜日亭亭石径归,秋风飒飒卷征衣。
林声度晚醒残酒,山气生寒下翠微。
黄菊暂留乌帽去,落霞遥逐断鸿飞。
苍茫犹自馀清兴,新月依人弄夕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艾山晚归》是明代诗人赵完璧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作品描绘了诗人在傍晚时分回到艾山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一幅深秋时节的山水画卷。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赵完璧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文学创作丰富多样,既有描写自然景观的山水诗,也有反映社会现实的时事诗。
  2. 诗歌原文:斜日亭亭石径归,秋风飒飒捲征衣。林声度晚醒残酒,山气生寒下翠微。黄菊暂留乌帽去,落霞遥逐断鸿飞。苍茫犹自馀清兴,新月依人弄夕晖。
  3. 诗歌鉴赏: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情感表达而著称。通过细腻的笔触,诗人生动地描绘了秋天艾山的美丽景色,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旅途的感慨与思考。
  4. 文化意义:作为明代的文学作品,《艾山晚归》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文人心态,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追求和艺术风格。其深远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使其成为研究明代文学和自然景观的重要资料。

对于喜爱中国古典文学的朋友来说,了解并欣赏像《艾山晚归》这样的作品,不仅能增加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认识,也能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同时,这些作品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静心观察自然、感悟生活的方式,有助于提升个人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艾山晚归》不仅是明代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不仅能够领略到诗歌本身的魅力,更能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博大精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