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得黄幡绰墓送客

天宝年中一老伶,孤坟三尺旧题名。
沉香亭畔曾供奉,太液池边得从行。
蜀道马騑尘衮衮,梨园人散草盈盈。
置君夜雨淋铃曲,三迭阳关自有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分得黄幡绰墓送客》是明代郑文康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精湛的技艺,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郑文康(1413-1465),字时义,号介庵,是明朝时期昆山人。他是一位进士出身,曾任官观政大理寺,因父亲生病而辞官回乡。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其诗歌创作上,著有《平桥稿》。

  2. 作品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天宝年间,一位名叫黄幡绰的老伶人在墓地被题名,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已故艺人的回忆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3. 诗句解读:诗中“天宝年中一老伶”指的是黄幡绰,这位艺人曾供奉于沉香亭畔,也曾与太液池边的梨园人一同行走。“置君夜雨淋铃曲,三迭阳关自有情”描绘了一幅夜晚送别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4. 艺术手法: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诗中使用了如“孤坟三尺旧题名”、“沉香亭畔曾供奉”等生动的细节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的氛围之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

《分得黄幡绰墓送客》不仅是郑文康个人情感的抒发,同时也是明代文人文化生活和艺术风貌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人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文学的魅力,还能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