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徐氏隐居

南山杨柳北山桑,山下人家礼义乡。
携取旧书辞旧隐,愿从东壁借余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徐氏隐居”是明代文学家郑文康的一首七言律诗,描绘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与鉴赏
  • 原文:”南山杨柳北山桑,山下人家礼义乡。携取旧书辞旧隐,愿从东壁借余光。”这首诗的首句“南山杨柳北山桑”,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山村景象,既有北方的壮阔,也有南方的秀丽。第二句“山下人家礼义乡”,则展现了一种淳朴和谐的乡村生活,人们遵循礼义,过着平和的生活。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旧隐生活的眷恋,他“携取旧书辞旧隐”,想要摆脱尘世的纷扰,回归自然之中。最后一句“愿从东壁借余光”,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智慧的渴望,希望自己能够像东边的墙壁一样,为后人提供光明。
  • 鉴赏: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隐居生活的宁静、简朴与和谐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通过对南山、北山的描写,勾勒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同时,诗人也通过对山下人家的描述,展现了一个充满礼义、和睦相处的社会环境,让人感受到一种淳朴而美好的生活气息。此外,“携取旧书辞旧隐,愿从东壁借余光”这两句更是将诗人对于知识和智慧的渴望表达得淋漓尽致。他渴望通过学习和思考,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智慧,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融入这个世界。这种对于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一篇描写隐居生活的诗作,更是一部充满了哲理和智慧的作品。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明朝时期,当时的社会环境相对稳定,文人阶层相对自由。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开始寻找心灵的寄托,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和升华。因此,他们选择以诗歌等形式,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 作者背景:郑文康是明朝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他生活在明朝中叶,这一时期的文人普遍关注民生疾苦,提倡儒学精神。郑文康作为其中的一员,他的作品中也体现了对这种精神的追求和传承。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南山杨柳北山桑”这一意象既展示了自然的美,也寓意着隐居者的坚韧与不屈。而“山下人家礼义乡”则描绘了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让人感受到一种淳朴而美好的生活气息。这些意象的运用,使得整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
  • 语言风格:郑文康的语言简洁明快,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于自然和人文的深刻理解。他的诗作不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也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思想。

“题徐氏隐居”不仅是一首描写隐居生活的诗作,更是一部充满了哲理和智慧的作品。它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于知识、智慧以及和谐生活的渴望和追求。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更是一部值得我们深入研读和理解的作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