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遭水潦,今年复旱暵。米价抵珍珠,薪刍贵如炭。
壮夫饥饿尽成鬼,水上漂流不可算。舟行此经过,伤心忍回首。
沿江人家拆屋卖,拆去大间存小半。且图苟延今日命,肯顾明朝与来旦。
夫弃妻兮母弃子,兄弟谁能不分散。幸我民性良,宁死敢思乱。
皆赖朝廷福,使我如堵安。笛中吹出总民情,笛里凄凉眼尽经。
一曲未终双泪落,使君酒醒好来听。
题舟人吹笛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舟人吹笛图》赏析
《题舟人吹笛图》是一首描绘水墨画中舟人与笛声的古典诗词,由清朝诗人杨芳灿所作。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而且在文化背景上也颇为丰富,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的宝贵窗口。
诗中的“舟人吹笛图”描绘了一个宁静而深远的画面,舟人在微风拂面的湖面上,手持横竹制作的笛子,悠扬的笛声穿透了水面的寂静,引起了周围渔人的注意。这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的一种追求。
在探讨这首诗时,我们不仅要理解其表面的意境,更要深入其背后的文化意义。杨芳灿作为一位擅长骈文的诗人,他的词作往往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水调歌头·为冯墨香题自在舟吹笛图》便是一例,通过对舟人吹笛情景的描绘,寄托了作者对于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中的“薄宦三茅山下,旧宅三高祠畔”等句子,透露出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以及对故乡山水的深情。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仅局限于个人的悲欢离合,更是一种对整个民族文化的认同和传承。
《题舟人吹笛图》不仅是一幅画面,更是一部充满哲理的作品,它让我们在欣赏之余,能够深刻体会到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故事,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性,还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和艺术的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