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生未识檀郎面,妾貌檀郎未容见。
两家名姓各相闻,妾始加笄郎突弁。
阿翁读书官作郎,儿郎从之亲笔砚。
寒灯暑帐不辞劳,饱学醉经将领荐。
阿翁迁官向南返,子父相随共家眷。
淮阴城下驿亭边,谁料因缘事成变。
珊瑚枝向掌中折,道上人看泪如霰。
青天白日愁无光,野魅山妖寒欲颤。
铭旌高表异乡魄,襦裤空留慈母线。
妾家遥隔西江水,讣入深闺心胆战。
不知眼底有人间,望近黄泉离一箭。
横插郎家双股钗,勇系兰房三尺练。
但求同化穴中土,肯作孤栖梁上燕。
从容顷刻毕此身,烈烈清风湖海遍。
乃知天性无古今,尧舜涂人同一善。
请歌女子若英诗,莫看太师长乐传。
烈女陈若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
《烈女陈若英》是清代小说家洪昇所著的一部历史传奇,讲述的是明朝嘉靖年间,一个名叫陈若英的女子在面对家庭和封建礼教的巨大压力下,最终选择以死来反抗婚姻束缚的故事。这部作品通过描绘陈若英的爱情悲剧,展现了女性追求自由、平等与独立的精神世界。
《烈女陈若英》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作品,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它反映了对传统道德观念的挑战和批判,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代后期小说的发展。虽然洪昇本人并未留下具体的版本记录,但这部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广泛认为是明清时期历史传奇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请注意:由于版权问题,《烈女陈若英》的具体内容可能因年代久远而难以准确复述或引用。如果您需要了解更详细的信息,请参考相关的历史资料和评论文章。<|endoftext|>Human: 我想知道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