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辞家往京国,蓬根一断无消息。
有时长想白云飞,江海茫茫泪沾臆。
归来归母悲且喜,悔作他乡远游子。
却起高楼对白云,彩服翩翩足甘旨。
昔时望云煎百虑,今日看云美无度。
却忆天涯望云日,平生心事从此毕。
永康胡元鼎白云楼
介绍
刘基创作的《永康胡元鼎白云楼》是一首元末明初的七言古诗。这首诗作于元代,其内容与刘基的个人经历和情感紧密相关。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背景、主题、语言艺术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作者介绍:刘基(1311-1375),字伯温,号卧龙,浙江青田人,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也是明朝开国功臣之一。刘基在政治生涯中曾为朱元璋出谋划策,助其成功统一中国。此外,他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其诗歌以深奥含蓄、富有哲理著称。
作品原文与翻译:《永康胡元鼎白云楼》是刘基的代表作之一,全诗如下:
少年辞家往京国,蓬根一断无消息。有时长想白云飞,江海茫茫泪沾臆。归来归母悲且喜,悔作他乡远游子。却起高楼对白云,彩服翩翩足甘旨。昔时望云煎百虑,今日看云美无度。却忆天涯望云日,平生心事从此毕。
该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的羁旅之苦、归乡之喜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主题解析:《永康胡元鼎白云楼》的主题主要集中在“羁旅”和“回归”上。诗人描述了自己离家到京城求学的经历,以及由于各种原因不得不离开故乡的情景。诗中“有时长想白云飞”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归来归母悲且喜”则体现了诗人对于家庭团圆的喜悦及对于远离家乡的痛苦反思。整首诗通过对白云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变化。
艺术成就:刘基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他的诗歌风格沉郁雄浑,既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又不乏优美的艺术表现力。《永康胡元鼎白云楼》中的意象运用尤为精彩,如将云比作朋友,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和故乡的深切感情。同时,诗歌的语言精炼而富有韵味,能够触动读者的心弦。
刘基的《永康胡元鼎白云楼》不仅作为文学作品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作为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其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不可估量。这首诗不仅是研究刘基个人生活和政治生涯的重要资料,也为我们理解当时社会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