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祠曲

路傍古庙壁半斜,雨滴香案堆坭沙。
槎牙死树当道卧,树上纸钱犹未化。
春秋祭祀知几时,乌鸦得食号相随。
人人欢喜得好珓,低昂拜跪山花飞。
宁知祸发在旦夕,空村无烟唯瓦砾。
庙傍乌鸦亦不来,独留土偶眠苍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神祠曲》是元末明初诗人刘基创作的一首乐府诗,它通过古庙的凄凉景象和祭祀活动的场景,表达了对命运无常和人生的孤独困苦的思考。

《神祠曲》的原文描述了雨滴落在香案上,堆积成泥沙的景象,以及古庙旁乌鸦得食、山花飞落等自然景观。这种描写不仅生动地勾勒出了一幅荒凉的画面,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神灵的敬仰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感。

在这首诗中,诗人刘基以反衬的方式,通过对祭祀活动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对命运无常的感慨和对孤独困苦生活状态的反思。他通过对比古庙的宁静与现实的喧嚣,揭示了人们在面对命运时的不同心态和选择。这种对比手法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也让读者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神祠曲》不仅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作品,也是刘基文学创作中的佳作之一。他的散文意蕴深远,诗歌多作于元末,沉郁雄浑,追宗杜韩,有较强现实性,后期多酬酢之作。因此,研究《神祠曲》不仅能帮助人们理解刘基的文学成就,还能从中窥见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人们的生活状况。

刘基的《神祠曲》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它不仅展示了元末明初时期社会的现实风貌,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学财富。通过对这首作品的学习与研究,人们不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背景,也能从中汲取到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