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老掾史赵元隆

疾风劲草昔人言,临难知君有讲论。
江相自投信州沼,敬翔肯入大梁门。
夕阳冷落前山路,夜月凄凉故里魂。
后死文台再知己,何由蕉荔荐芳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吊老掾史赵元隆》是明代文学家刘三吾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词。下面对这首作品进行具体介绍:

  1. 诗人背景
  • 作者刘三吾:刘三吾(1313-1400),初名昆,后改如步,以字行,自号坦坦翁,湖南茶陵人。他仕元为广西静江路副提举,入明后曾担任左赞善等职,并刊定三科取士法,参与御制《大诰》、《洪范注》作序。
  • 创作时期:这首诗创作于明朝时期,其时正值乱世,文人多有感时忧国之作。
  1. 诗词原文
  • 疾风劲草昔人言,临难知君有讲论。
  • 江相自投信州沼,敬翔肯入大梁门。
  • 夕阳冷落前山路,夜月凄凉故里魂。
  • 后死文台再知己,何由蕉荔荐芳尊。
  1. 诗词鉴赏
  • 意境深远:诗中“疾风劲草”比喻逆境中的坚强和不屈,“临难知君有讲论”则表达了面对困难时依然能坚守信念的品质。
  • 历史典故:诗中提及的“江相自投”、“敬翔肯入”等人物和事件,反映了作者对历史上人物的评价及其自身的感慨。
  1. 艺术特色
  • 用典巧妙:诗歌中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成语,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意象鲜明:通过对自然界景象的描绘,如“夕阳”、“夜月”等,形成了鲜明的画面感,使读者能够在心中构建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刘三吾的《吊老掾史赵元隆》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感慨和历史评价的作品,也是明朝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明代文学风格和社会背景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