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夜西窗独坐有怀

杯罄烛花残,沈沈夜向阑。
吟兼邻笛怨,坐怯客毡寒。
露蕙虫争缉,风枝鸟畏弹。
未能消侠气,时拭剑镡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清夜西窗独坐有怀》是明代诗人刘绩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分析:

  1. 诗歌原文
    杯罄烛花残,沈沈夜向阑。
    吟兼邻笛怨,坐怯客毡寒。
    露蕙虫争缉,风枝鸟畏弹。
    未能消侠气,时拭剑镡看。

  2.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清夜西窗独坐有怀》通过细腻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伤的秋夜画面。诗中的“杯罄烛花残”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寂静,“夜向阑”则暗示了夜深人静的时刻。
  • 情感表达:诗人在深夜的西窗下独自坐着,内心充满了忧愁和孤独感。“吟兼邻笛怨”、“坐怯客毡寒”进一步展现了他对这种孤独情绪的深刻体验。
  • 象征意义:诗中的各种意象如“蟋蟀”、“风枝鸟”等,不仅增添了诗的画面感,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不安定,以及他对自由和侠气的向往,通过“时拭剑镡看”这一细节描写,表达了他试图抑制心中的叛逆之气,以平静的心态面对生活的无奈。
  1. 历史背景
  • 明代是一个文人辈出的时代,诗歌作为文学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在这个时期达到了顶峰。刘绩作为一位诗人,他的诗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以及文人的生活状态。
  1. 艺术手法
  • 用词精炼:刘绩的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深沉的情感。
  • 意象生动: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象征,如“露蕙”、“风枝”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1. 文化影响
  • 《清夜西窗独坐有怀》不仅是刘绩个人的代表作,也代表了明代诗歌的一个高峰。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被后人广泛传颂和研究。
  1. 读者感悟
  • 这首诗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诗人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变化,还让人们思考人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 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从而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全面的认识。

《清夜西窗独坐有怀》是明代诗人刘绩创作的一首充满情感和意境的诗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诗人的艺术才华,还能深入理解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