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黄秀才秋兴二首

西风如水洒絺衣,无数南来候雁飞。
朔漠地寒收王气,岷峨秋尽敛余厓。
三泉忽报金棺葬,万国同瞻玉玺归。
相见不须谈往事,百年耆旧眼中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黄秀才秋兴二首”是明初滕毅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时局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和背景:

  1. 作者介绍
  • 明朝元末明初,字仲弘的滕毅,曾以儒士身份见朱元璋,后被留任徐达幕府,随后擢升为吏部尚书,并在洪武元年改任江西省参政。滕毅的作品反映了他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以及个人经历的感慨。
  1. 诗句原文
    虎战龙争二十秋,江波日夜自东流。
    道傍无语王孙泣,天际含颦帝子愁。
    苜蓿风烟空壁垒,蒹葭霜露满汀洲。
    古来惟有西山月,永夜依依照白头。

  2. 诗词赏析

  • “虎战龙争二十秋,江波日夜自东流”描绘了一幅秋天江水东流的自然景象,同时也隐喻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动荡不安。
  • “道傍无语王孙泣,天际含颦帝子愁”中的“王孙泣”和“帝子愁”暗示了人物在国事或家事中流露出的忧愁和无奈。
  • “苜蓿风烟空壁垒,蒹葭霜露满汀洲”通过描写边塞景象,表达了一种孤独和凄凉的情感。
  • “古来惟有西山月,永夜依依照白头”则是一种超越时间与空间的永恒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1. 创作背景
  • 滕毅作为明朝初期的重要政治人物,其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政治寓意和个人感慨。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其个人经历、政治变迁以及时代背景紧密相关。通过对这些元素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及其在文学史上的价值。
  1. 艺术特色
  • 滕毅的诗歌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善于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其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社会的观察。这种艺术特色不仅体现了他的文学才华,也为其在古代文学史上赢得了崇高的地位。

滕毅的《次韵黄秀才秋兴二首》不仅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作品,同时也是一部反映历史变迁和政治斗争的史诗。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滕毅的文学成就及其在当时社会环境中的独特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