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宝峰寺故址

昔人卓锡地,闻有化城开。
寺是何年废,山经几劫灰。
雨花今寂寞,霜草独徘徊。
念此亦几坏,浮生益可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寻宝峰寺故址》是明代著名诗人欧大任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和赏析:

  1. 诗歌原文
  • 昔人卓锡地,闻有化城开。
  • 寺是何年废,山经几劫灰。
  • 雨花今寂寞,霜草独徘徊。
  • 念此亦几坏,浮生益可哀。
  1. 诗歌背景
  • 该诗作的创作时间未明确标注,但根据其内容可以推测为明代的某个时期。由于诗歌内容涉及古建筑和历史遗迹,可以推断这首诗可能是对某座古代寺庙或相关历史遗迹的描述。
  1. 诗歌主题
  • 通过对古寺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珍视和对自然变迁的感慨。诗中的“化城开”、“雨花今寂寞”等意象,传达了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时间的无情。
  1. 诗歌形式
  • 该诗采用五言律诗的形式,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常见格式,要求每句五个字,共八句。这种格式在唐代开始流行,并一直延续至宋代。五言律诗以其严谨的结构、音律的和谐以及表达情感的方式受到文人的推崇。
  1. 诗歌鉴赏
  • 诗歌开头两句“昔人卓锡地,闻有化城开”,通过描绘古寺的地理位置和传说故事,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古寺庙宇的画面。这两句不仅展示了寺庙的历史背景,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历史遗迹的尊重和好奇。
  • “寺是何年废,山经几劫灰”表达了诗人对于古寺被废弃和自然侵蚀的感叹。这里的“何年废”和“几劫灰”暗示了时间对文化遗产的影响,以及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 最后两句“雨花今寂寞,霜草独徘徊”,则进一步强调了古寺庙宇的荒凉和诗人的孤独感受。这些细节描写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使读者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寻宝峰寺故址》不仅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艺术美的古诗,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致敬。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理解,人们不仅能欣赏到古典文学的魅力,也能从中汲取到关于历史、文化和自然的深刻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