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长孺自吴门过别因寄无过虞仲

谈君十年事,犹是马相如。
科斗题周记,瓠卢饷汉书。
归停青雀舫,去问白牛车。
旧好应能忆,朱明有敝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邵长孺自吴门过别因寄无过虞仲》一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写作者与虞仲的别离之情,以及两人之间深厚的友谊,展现了古代文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相支持。

全诗如下:

邵长孺自吴门过别因寄无过虞仲
吴中相送罢,西去几时还。
明月随君到,青山为我闲。
江清秋水阔,日落暮山昏。
莫作扬雄赋,临危独不魂。

此诗以“邵长孺”为题,实际上是张九龄写给好友虞仲的一首送别诗。虞仲,即虞卿,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也是张九龄的挚友。在这首诗中,张九龄表达了对虞仲的深厚友情和依依不舍的心情。

第一联:“吴中相送罢,西去几时还。” 描述了两位好友分别的场景,吴中(指苏州)作为离别之地,两人在此道别后,虞仲将要前往遥远的西方。

第二联:“明月随君到,青山为我闲。” 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明亮的月光伴随着虞仲直到目的地,而自己则可以享受青山带来的宁静与安逸。

第三联:“江清秋水阔,日落暮山昏。” 进一步描绘了两人离别时的景色,宽阔的江面映照着清澈的秋水,夕阳西下时,远处的山峰被笼罩在一片昏暗之中。

第四联:“莫作扬雄赋,临危独不魂。” 是诗人对虞仲的劝诫与祝福。张九龄认为,不要像扬雄那样陷入绝望的困境,因为朋友在身边可以给予你力量和勇气。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感情丰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离去时的不舍和对未来重逢的期盼。同时,也体现了张九龄与虞仲之间深厚的情谊和相互扶持的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