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迎王气,丹阙俯神州。
苑柳摇春殿,宫鸦拂曙楼。
南京三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京三首》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组诗,共包含三首诗歌,分别吟咏石头城、乌衣巷、台城等历史遗迹。
刘禹锡在唐敬宗宝历二年(公元826年)被贬为朗州司马期间,作此组诗,表达了他对故都金陵(今南京)的深厚感情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刘禹锡的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个人情感,还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以下是对这三首诗的具体介绍:
- 石头城
- 诗歌原文:“石头城下本江都,日映波摇胜景殊。”
- 诗歌赏析:石头城,位于今天的南京市鼓楼区狮子山南麓,是六朝时期吴、东晋、南朝陈及明朝初年的都城遗址。刘禹锡的这两句诗描绘了石头城的地理位置及自然风光,“日映波摇”形容其景色宜人,与“胜景殊”相呼应,展现了石头城的壮丽景观。
- 历史背景:石头城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多个王朝的兴衰变迁,包括东吴、东晋、南朝陈以及明朝初年。作为古都的重要遗址,石头城不仅是历史的标志,也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 乌衣巷
- 诗歌原文:“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 诗歌赏析:乌衣巷位于南京市秦淮区的市中心,是东晋时期王导家族居住的地方,因其豪华而闻名。刘禹锡通过“野草花”与“夕阳斜”的描写,传达出乌衣巷昔日繁华的消逝和岁月沧桑之感。
- 历史背景:乌衣巷曾是东晋贵族聚集之地,以其豪华和雅致著称。随着时间的推移,乌衣巷也成为了南京的文化符号之一,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 台城
- 诗歌原文:“台城柳色旧曾谙,今日重游物是人非。”
- 诗歌赏析:台城是南朝宋、齐、梁三代的宫城,也是南朝都城建康的主要宫殿区。刘禹锡通过对台城柳色的描写,感叹时间流逝和人事变迁,表达了对往昔辉煌的怀念与现实的感慨。
- 历史背景:台城不仅是古代政治中心的象征,也是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南京三首》不仅是刘禹锡对故乡的深情追忆,也是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一次深刻回顾。通过对这些经典诗句的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南京这座城市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感受到古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过去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