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牧笛

乱石荒村小径开,断桥流水复萦回。
一犁春雨牵黄犊,半亩芃田映绿苔。
柯竹响生天籁动,梅花韵叠楚歌来。
临风三弄同归去,不觉西风夕照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峰牧笛》并非是文学作品,而是明代诗人刘庆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

  1. 作者简介:刘庆馀,字子寿,号归善人,明朝万历三十年(1602)贡生,四十八年(1620)任澄迈教谕。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其作品多以描绘自然风光、田园生活为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 诗歌原文:乱石荒村小径开,断桥流水复萦回。一犁春雨牵黄犊,半亩芃田映绿苔。柯竹响生天籁动,梅花韵叠楚歌来。临风三弄同归去,不觉西风夕照催。

  3. 诗歌赏析:《西峰牧笛》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诗中的“乱石荒村小径开,断桥流水复萦回”展现了乡村的自然之美,而“一犁春雨牵黄犊,半亩芃田映绿苔”则进一步描绘了春耕时节的宁静与和谐。此外,诗中的“柯竹响生天籁动,梅花韵叠楚歌来”等句,通过声音与色彩的巧妙结合,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最后,“临风三弄同归去,不觉西风夕照催”一句,表达了诗人在享受大自然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

  4. 文学地位:《西峰牧笛》不仅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诗歌,更是一部富有哲理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种追求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某些文化特征。同时,该诗在文学上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独特性,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西峰牧笛》作为明代诗人刘庆馀的一首七言律诗,不仅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对于喜爱中国古典文学的朋友来说,这首作品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