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泊棹

金山屹立江中央,气通月窟连扶桑。
舣舟一酌中𤃩水,凡骨顿与飞仙翔。
何年天宫堕天骨,峥嵘屹立鼋鼍窟。
蓬莱距海三万里,想应亦在波涛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金山泊棹》是明代诗人刘璟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读者的关注,下面将深入探讨其创作背景、主题内容以及艺术特色等各个方面:

  1. 创作背景
  • 个人经历:刘璟,字仲璟,明浙江青田人,是刘基之子。他在明朝初期曾担任多项重要职务,如阁门使和左长史。在靖难之役中,他随谷王归京师,但因参与李景隆军事而兵败,后被逮至京狱自经而死。
  • 时代背景:明代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多有忧国忧民之情,刘璟的诗歌亦体现了这一点。他的诗歌不仅表达了个人的忧思与感慨,也折射了当时社会的矛盾与变迁。
  1. 主题内容
  • 自然景象:《金山泊棹》描绘了金山屹立江中的景象,展现了一幅雄伟的自然景观图。
  • 人生感悟:诗中的“舣舟一酌中𤃩水,凡骨顿与飞仙翔”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通过与神仙的比喻,传达了超脱尘世的理想状态。
  • 哲理思考:诗中的“何年天宫堕天骨,峥嵘屹立鼋鼍窟”等句子,反映了作者对于天道与人性的深刻思考,表达了一种对宇宙奥秘的探求。 3.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金山泊棹》的语言风格清新脱俗,充满了诗意和画意,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摹,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
  • 结构布局:全诗以“金山”为主题,围绕这一中心展开,层层递进,使得整首诗的结构紧凑而富有层次感。
  • 意象运用:诗中的“金山”、“月窟”、“扶桑”等意象,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学修养和想象力。

可以看出《金山泊棹》不仅仅是一首普通的诗歌,它更是刘璟个人情感的抒发和文化素养的体现。在欣赏这首诗的过程中,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明代的社会环境与文人的思想情怀,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刘璟这位历史人物及其作品的艺术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