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区太史公

十年簪笔侍彤庭,尚忆东林旧隐情。
玩世似将宾戏论,异时谁擅子虚名。
西山雪色寒犹媚,南海珠浮夜更明。
汉主近来祠太乙,侍臣何用望金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区太史公》是明代诗人欧必元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该作品的深入介绍:

  1. 作者背景:《寄区太史公》是明朝时期的作品,由诗人欧必元所写。欧必元,字子远,号青莲居士,生于明弘治年间,卒于正德年间,是明代中期的著名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创作涉及广泛主题,包括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以及对社会现状的反思等。

  2. 诗歌原文
    十年簪笔侍彤庭,尚忆东林旧隐情。
    玩世似将宾戏论,异时谁擅子虚名。
    西山雪色寒犹媚,南海珠浮夜更明。
    汉主近来祠太乙,侍臣何用望金茎。

  3. 诗歌解析

  • 诗的第一句“十年簪笔侍彤庭”表达了诗人多年在朝廷中任职的经历和忠诚。这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 第二句“尚忆东林旧隐情”透露出诗人对于过去简朴生活方式的回忆,暗含着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 “玩世似将宾戏论”,这句诗揭示了诗人对于社会现象的批判态度,认为世人过于沉迷于权谋,而忽视了真正的价值所在。
  • “异时谁擅子虚名”表达了诗人对名声的淡泊,他认为真正的价值不在于一时的荣耀,而是在长期的实践中体现出来。
  • 第三句“西山雪色寒犹媚”和第四句“南海珠浮夜更明”分别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通过对比西山的静谧与南海的繁华,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美和人文美的独到见解。
  • 结尾两句“汉主近来祠太乙,侍臣何用望金茎”,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政治现实的失望和无奈,他认为当权者应该关注民生,而非追求虚名,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物质享受上。

《寄区太史公》不仅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风貌和文人的心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不仅能欣赏到诗歌的艺术美,还能深入理解诗人的人生观念和社会价值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