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日同赵丕显傅贞甫赵丕振李伯襄饮岑克懋云谷山斋

藤萝高掩竹间门,避暑相从更避喧。
郭里青山围近屋,望中烟树远成村。
谈因醉剧纵横出,交以情真肮脏存。
身世冷然忘去住,不妨移席枕松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伏日同赵丕显傅贞甫赵丕振李伯襄饮岑克懋云谷山斋》是明代诗人欧必元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作在文学价值和艺术表现上都有着独特的贡献,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态度与审美情趣。以下将从几个方面详细探讨这首诗的文学特色:

  1. 作者背景
  • 基本信息:欧必元(一五七三—一六四二),字子建,顺德人。他十五岁为诸生,明思宗崇祯间贡生,年已六十。因其以时事多艰,上书条陈急务,而未能被采用,故晚年得以遨游山水。
  • 历史评价:欧必元的诗歌创作在当时受到了缙绅的广泛赞誉,被称为“岭南端士”。其与陈子壮、黎遂球等共同复修南园旧社,并有《勾漏草》、《罗浮草》、《溪上草》、《琭玉斋稿》等作品传世。
  1. 诗歌内容
  • 描绘景色:诗中通过藤萝高掩竹间门,郭里青山围近屋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避暑图景。读者仿佛能感受到夏日的炎热与竹林的清凉,以及远处村落的宁静。
  • 表达情感: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态度。诗中的“身世冷然忘去住,不妨移席枕松根”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享受自然之美的境界。这种态度在现代依然具有启示意义。
  1. 艺术手法
  • 使用意象:诗歌中运用了多种意象,如“藤萝”、“青山”和“烟树”,这些意象不仅美化了诗句,还增强了诗的意境美和画面感。
  • 结构布局:诗的结构严谨,由开篇的描写到中间的情感抒发,再到结尾的自然流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链条。
  1. 文化价值
  • 反映时代:通过诗作可以窥见明代社会的风貌,尤其是文人阶层的生活状态和文化心理。这对于研究当时的社会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 传承文化:欧必元的这首诗不仅是其个人创作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它通过文字的形式,传达了古人对于自然美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

《伏日同赵丕显傅贞甫赵丕振李伯襄饮岑克懋云谷山斋》是一首典型的文人抒情之作,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自然美的热爱。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上有着很高的成就,也在文化传承上扮演了重要角色。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丰富的文化养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