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袁无择南比部之报

鹢首灵洲古寺分,梅花开尽最思君。
明珠到处埋沧海,仙吏何心署白云。
京口诸山连北固,曲中一奏想南薰。
秋风莫更过牛渚,恐作袁郎笛里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得袁无择南比部之报》是明代诗人欧必元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体现了作者对友人袁无择深深的思念及对其遭遇的同情。以下是对该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欧必元,字子远,号静山,又号紫阳,明代诗人。他生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卒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享年五十九岁。他的一生经历了明末动乱的时代,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
  2. 诗歌原文: 鹢首灵洲古寺分,梅花开尽最思君。明珠到处埋沧海,仙吏何心署白云。京口诸山连北固,曲中一奏想南薰。秋风莫更过牛渚,落日苍茫吊楚魂。
  3. 诗歌鉴赏:《得袁无择南比部之报》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袁无择深厚的友情及其遭遇的同情。诗中的“鹢首灵洲古寺分”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故事的场景;而“明珠到处埋沧海”则暗示了朋友可能遭遇的不幸与命运的坎坷。此外,诗中还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如“京口诸山连北固”,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友人平安的祈愿和对故乡的怀念。最后一句“落日苍茫吊楚魂”则以悲壮的情感收尾,增添了诗歌的深度和艺术魅力。
  4. 诗歌背景:在明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民生凋敝。许多文人士大夫纷纷上书直言进谏,希望有所作为。欧必元的生平事迹也印证了这一点。他曾因时事多艰,慨然诣粤省巡抚上书条陈急务,却未能被采纳。这种经历使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疾苦。因此,他的诗歌往往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深入思考。

《得袁无择南比部之报》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志向的诗歌,更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鉴赏,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明代的社会状况和文人的思想情感,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