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墙依旧草堂深,兰径重过思不禁。
芍药红残花漂雨,甘棠绿嫩树成阴。
帖临青李池遗墨,曲奏朱丝壁忆琴。
回首风流陈迹冷,山阳邻笛泪沾襟。
过钱朝阳故居有感柬程伯羽汪宗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钱朝阳故居有感柬程伯羽汪宗彝”,这句出自清朝文人钱谦益的作品《题钱朝阳故居》。此诗作于诗人游览钱朝阳故居时的感受和思考。《四库全书》收录的《题钱朝阳故居》是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简要介绍:
作者简介:钱谦益(1582年—1664年),字受之,一字牧甫,号蒙叟、东白山人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朝末年文学家、书法家、政治家。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学者和文学家,与柳如是结婚,并育有三个子女,其中一子三女。他晚年曾官至少保,但因政治原因被罢免,后隐居乡里。他的诗文作品多涉及历史、哲学、艺术等方面,尤以诗歌见长,其作品在清代受到广泛赞誉。
内容简析: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游览钱朝阳故居时的所见所感,以及由此引发的对历史人物钱朝阳的怀念之情。诗中通过对故居的描述,展现了昔日辉煌景象的消逝与历史的沧桑。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以及对过往英雄的敬仰。文化价值:
该诗不仅展示了钱谦益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体现了他对历史的反思和对英雄人物的缅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到古代文人的文化情怀和历史意识,以及他们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过钱朝阳故居有感柬程伯羽汪宗彝”不仅是一句简短的诗句,更是一扇窗户,让我们得以窥视到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