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武夷隐者金复婴

习隐名山四十年,羊裘鹤氅鹿皮冠。
云中杵臼闻鸡犬,月下笙箫引凤鸾。
霞气湿衣晨采药,虹光穿树夜烧丹。
姓名渐觉无人识,种得胡麻只自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武夷隐者金复婴》是刘炳创作的一首元末明初的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以期对刘炳的文学造诣有更深的了解:

  1. 作者介绍
  • 生平简介:刘炳,字彦炳,元末明初江西鄱阳人。他于元顺帝至正年间随军于浙,后来成为朱元璋的谋士。在洪武时期,刘炳曾升任大都督府掌记,并历任东阿知县等职,后因病告归,享年六十九岁而卒。
  • 文学成就:刘炳工于诗作,有《春雨轩集》,其作品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
  1. 诗歌原文
  • 原文如下:
    习隐名山四十年,羊裘鹤氅鹿皮冠。
    云中杵臼闻鸡犬,月下笙箫引凤鸾。
    霞气湿衣晨采药,虹光穿树夜烧丹。
    姓名渐觉无人识,种得胡麻秪自餐。
  1. 作品赏析
  • 艺术特色:《寄武夷隐者金复婴》通过具体的景象描写和丰富的想象,构建了一个宁静而神秘的隐逸世界。诗中的“羊裘鹤氅鹿皮冠”形象地刻画了隐者的简朴生活;“云中杵臼闻鸡犬,月下笙箫引凤鸾”则描绘了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
  •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也反映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一种追求和思考。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批评。
  1. 写作背景
  • 时代背景:元末明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型期,政治动荡,社会矛盾加剧,很多知识分子选择隐逸以求精神上的解脱。刘炳的诗歌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 个人经历:刘炳本人也是一位有着丰富人生经历和仕途坎坷的人物。他的经历让他对隐逸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慨,这也反映在他的诗歌创作中。

《寄武夷隐者金复婴》不仅是刘炳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那个时代文化风貌和社会心态的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理解,不仅能够领略到元末明初诗人的艺术才华,还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特有的社会氛围和文化特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