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碧梧

庭前碧梧叶,秋至总离离。
不记远移处,忽惊初落时。
色分云际石,影乱月中池。
凤鸟几时至,凄凉青玉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赋碧梧》是明代刘崧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该诗描绘了庭院前碧梧桐叶在秋天的景致和诗人的内心感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简介:刘崧,字子高,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明朝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在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后因事获罪被谪为庶民,再后来被召为国子司业,最终因病在官任上去世。
  2. 诗歌原文:庭前碧梧叶,秋至总离离。不记远移处,忽惊初落时。色分云际石,影乱月中池。凤鸟几时至,凄凉青玉枝。
  3. 诗歌赏析:刘崧以简洁的笔墨勾勒出一幅深秋时节庭院里梧桐落叶的景象。诗中“庭前碧梧叶,秋至总离离”表达了梧桐树叶随着秋风的到来而逐渐变黄并飘落的情景,传达了一种凄清之感。同时,“色分云际石,影乱月中池”进一步丰富了这幅画面,不仅描述了树叶的颜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相互辉映,还表现了月光下树叶影子的错杂变化,使得整个场景更为生动和立体。
  4. 艺术特点:在艺术手法上,《赋碧梧》展现了刘崧精湛的写景技巧和深邃的情感表达能力。他通过对景物的精细刻画,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秋天,让人仿佛置身其境地感受到那份萧瑟与哀愁。
  5. 文化背景:《赋碧梧》作为刘崧的代表作之一,反映了当时社会文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以及他们的审美情趣。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刘崧的艺术成就,也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文化财富。
  6. 历史影响:在明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化史上,《赋碧梧》都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是刘崧诗歌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明代诗歌发展的重要参考文本。同时,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及其情感世界。

《赋碧梧》通过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成功捕捉了深秋时分庭院中自然景象的变幻多姿,并以此引发人们对生命无常、时光易逝的哲思。这种深刻的艺术表现力使其成为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