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亡友故宅

草没门前路,葵荒井畔园。
乱泉通废沼,败屋露颓垣。
已觉鸡豚散,空馀鸟雀喧。
欲行还复止,寒日向黄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经亡友故宅》是明代诗人刘崧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是对其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刘崧,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

  2. 原文与注释:草没门前路,葵荒井畔园。乱泉通废沼,败屋露颓垣。已觉鸡豚散,空馀鸟雀喧。欲行还复止,寒日向黄昏。

  • 草没门前路:草已经长满了门前的路。
  • 葵荒井畔园:葵花已经枯萎了,井边的园子也荒芜了。
  • 乱泉通废沼:乱流的泉水通向废弃的池塘。
  • 败屋露颓垣:倒塌的房屋露出了破败的围墙。
  • 已觉鸡豚散:已经感觉到家中的家禽和家畜散去了。
  • 空馀鸟雀喧:剩下的只有鸟儿和麻雀在叽叽喳喳。
  • 欲行还复止:想要离开却又停下了脚步,因为寒冷的天气已经接近黄昏。
  1. 作品分析: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友人故居的深切怀念。刘崧通过对故友故宅的描述,展现了其深厚的情感和对过往岁月的珍惜。同时,诗中也反映了一种对现实无奈和对过去的留恋之情,体现了诗人深沉的艺术造诣和社会责任感。

《经亡友故宅》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一个时代的缩影,以及一位诗人情感世界的深刻体现。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刘崧的文学价值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