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黄氏三馀斋

天地有明晦,阴阳互始终。
人心蕴至理,妙运焉可穷。
端居淡无营,肄业肆旁通。
陶以典籍富,积之道义充。
春作肇有严,夙兴在省躬。
日入未遑息,岁周方底功。
良辰风日妍,游咏从冠童。
矧当阴雨交,而敢怠击蒙。
混混循化机,渊渊湛天衷。
及时戒自嬉,树德务永崇。
潜心董生业,绍迹曼倩翁。
三馀宁有期,百岁将无同。
勖哉黄氏居,庶以厉颓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黄氏三馀斋》的赏析

《题黄氏三馀斋》,一首明初诗人刘崧创作的五言古诗,以其深沉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艺术表现手法,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诗中“天地有明晦,阴阳互始终。”开篇即以天地间自然规律的循环往复来比喻人生的起伏不定,表达了诗人对宇宙万物运行规律的深刻理解与认同。接着,“人心蕴至理,妙运焉可穷。”指出了人的内心世界蕴含着深邃的哲理,而这种哲理的运用是无穷无尽的。此句不仅揭示了人性中的复杂性,也为整首诗增添了哲思的色彩。

诗人通过“端居淡无营,肄业肆旁通”描绘了一个淡泊名利,专心学问的场景。这不仅是对个人修养的描述,也反映了作者对知识探求的态度——不拘泥于表面形式,而是追求学问的深度与广度。“潜心董生业,绍迹曼倩翁。”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学者应致力于学业,并以此作为榜样影响他人。

诗的后半部分“三馀宁有期,百岁将无同。”则表达了对于学问无止境的认识,即便花费了三余(夜、暑、雨)的时间,也无法完全掌握知识,但这种精神追求是永恒不变的。诗人用“勖哉黄氏居,庶以厉颓风”来激励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人要立志学习,努力改变现状,为社会风气的改善尽一份力。

《题黄氏三馀斋》不仅是对个人修养和学术探求的描写,更是一种对人生哲学的反思。诗人通过对天地自然规律与人的内在世界的描绘,以及对学问精神的追求和对社会风气的呼吁,展现了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卓越的艺术成就。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作者个人的志向与追求,更是明代文化背景下士人精神的真实写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