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栖辞

苍林兮碧溪,我渔兮我栖。朝鸣榔于中泽兮,夕余济于澨西。
波洄沿兮不可以倏迷,路窈窕兮风凄凄。反予遵兮故蹊,云鳞鳞兮不可以隮。
漱白石兮藉芳荑,悄空谷其无人兮,见翩翩之凫鹥。
志逸而嬉兮得丧以齐,纶不必施兮彼笭箵又焉足赍。
乐哉洋洋兮,吾乌知尔之为鲦鲿为鲸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渔栖辞》是元末明初诗人刘崧创作的一首杂言诗,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哲思。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
  • 个人经历:刘崧,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后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因事获罪被谪输作,后获释并放归。十三年再次被召为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他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
  1. 主要内容
  • 自然描写:《渔栖辞》描绘了苍翠的森林与碧绿的溪流,表达了诗人在大自然中的渔猎生活。诗中使用了“朝鸣榔于中泽兮,夕余济于澨西”等句式,生动地刻画了渔民清晨在湖中打鱼、傍晚回到岸边的场景。
  • 哲学思考:诗中透露出诗人对人生得失的看法,他感叹道“纶不必施兮彼笭箵又焉足赍”,表达了一种超脱物欲的人生态度,强调了得与失都是生活的一部分,无需过度在意。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刘崧的诗风清新脱俗,他的诗歌既有江西诗派的严谨,又不失流畅自然之美。《渔栖辞》以其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宁静。
  1. 历史评价
  • 文学地位:作为江西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刘崧的文学作品在当时享有较高的声誉。他被尊称为“西江派”,这一学派以讲究文风和韵律而著称。刘崧的《渔栖辞》不仅体现了他个人的文学才华,也代表了那一时期的文人审美取向。

《渔栖辞》是刘崧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示了刘崧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学修养。通过阅读《渔栖辞》,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向往,同时也能体会到他对于人生得失的豁达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