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柝何所,南门之下。
孰其司之,肃肃有仪。
出日自东,我柝既闲。
行道憧憧,我辟我关。
日之既夕,行道涤涤。
我时其闭,我柝载击。
柝声扬扬,万夫之防。
一息弗戒,予职之荒。
相彼高车,其禄有馀。
虑殚力劬,忧患是居。
我司我柝,是力是度。
贫卑之居,君子之乐。
古之抱关,亦有晨门。
勿果忘哉,敬尔司存。
南门司柝诗赠玉珊克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门司柝诗赠玉珊克温》是明代诗人刘崧创作的一首四言古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刘崧的诗歌才华,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刘崧,字子高,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后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尽管他在官场上曾有过短暂的成功和升迁,但不久后因事被谪输作,并随后放归。在失意之后,刘崧的生活逐渐转向了文学创作和个人修养。他的诗歌多有寄托,如《南门司柝诗赠玉珊克温》中的“一息弗戒,予职之荒”等句子,表达了他对职责的不懈怠与对个人责任的重视。
《南门司柝诗赠玉珊克温》中通过描绘守门人在黄昏时分的工作情景,展现了其勤勉尽责的精神风貌。诗中描述了日出至日落的变迁,以及守门人如何应对行人往来,体现了古代守卫者的职责与辛劳。诗中的“我柝载击”、“日之既夕,我柝既閒”等内容,描绘了守门人昼夜坚守岗位的情景,强调了职责的重要性和不可推卸。
诗中还隐含了对人生无常、富贵得失的思考。通过描述守卫者的不同境遇——或富贵安逸,或贫贱自乐,反映出社会对于不同身份的人有着不同的评价和待遇。这种对比不仅展示了人生的多样性,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反思社会现实和个人处境的机会。
这首诗还体现了刘崧的文学成就和社会影响力。作为江西西江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受到后世广泛赞誉。通过这首诗的创作,刘崧不仅展现了自己的文学才华,同时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南门司柝诗赠玉珊克温》不仅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更是刘崧个人经历和情感世界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这首诗及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的深入理解,读者能够更好地把握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特征及其演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