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风吹沙天地昏,扶携塞道离乡村。身无完衣腹无食,病羸愁苦难具论。
老人状何似,头先于步足。无气手中杖与臂,相如同行半作沟。
中弃小儿何忍看,肩挑襁负啼声干。父怜母惜留不得,持标自售双眉攒。
试看担头何所有,麻总麦麸不盈缶。道旁采掇力无任,草根木实连尘垢。
于中况复婴锁械,负瓦揭木行且卖。形容已槁臀负疮,还庆未了征输债。
千愁万恨具物色,不待有言皆暴白。熙宁何缘一至斯,主行新法王安石。
当年此图谁所为,监门郑侠心忧时。疏奏閤门不肯纳,马递径上银台司。
疏言大略经圣眼,四方此类知何限。但除弊政行臣言,十日不雨臣当斩。
熙宁天子寝不寐,罢除新法回天意。宁知护法有善神,帝前环泣奸仍遂。
同时有图常献捷,嬴输事往图随灭。此图世远迹愈新,长使忠良肝胆热。
我因披图间比量,唐宗王会空夸张。愿将此图继无逸,重模图本陈吾皇。
观郑侠流民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
《观郑侠流民图》是元代画家赵孟頫创作的一幅画,描绘了南宋末年南方地区遭受战乱和饥荒的难民情景。这是一幅具有历史意义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的社会现实。通过这幅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于民生疾苦的关注与同情。
在《观郑侠流民图》中,赵孟頫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表达他对灾难的深刻忧虑和对人性善良的赞美。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难民们艰难的生活状态:他们衣衫褴褛、面容憔悴,但依然保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面貌。
这幅作品不仅展现了南宋时期社会动荡的真实画面,也体现了画家对于人民苦难的关注与同情心。它不仅是艺术上的杰作,也是历史和人文关怀的见证。通过《观郑侠流民图》,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