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黄礼甫令归安

共是河阳吏,君先捧檄行。
几人随粉署,数月得黄生。
念此别离远,其如鄙吝萌。
重逢在何日,奏最入燕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黄礼甫令归安》是明代诗人卢龙云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深情的笔触,表达了对好友黄礼甫离任归乡的情感。下面是对这首诗更为详细的介绍:

  1. 创作背景:《送黄礼甫令归安》的创作时间不详。在明代官场中,官员调动是一件常见的事情,因此,卢龙云在任职期间可能多次经历了朋友的离任和再任。这首诗可能是在这种背景下,为一位即将离开的黄礼甫所作,以表达诗人的不舍与祝福。
  2. 文学手法:这首诗采用了典型的七言绝句形式,简洁明了,易于吟咏。诗句直接而富有情感,通过对黄礼甫的描绘和对其离别之情的表达,使得诗歌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同时,诗中使用了“其如鄙吝萌”等修辞,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 艺术特色:《送黄礼甫令归安》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其情感真挚和意象生动上。诗人通过对离别场景的描绘,传达了对黄礼甫的深情厚谊和美好祝愿,同时也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友情的重视和珍视。此外,诗歌中的意象“河阳吏”、“黄生”等,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反映了诗人对黄礼甫未来道路的美好期许。
  4. 文化价值:《送黄礼甫令归安》不仅是一首诗歌作品,更是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化遗产。作为明代文学作品的一部分,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点,对于研究明代文化、文学史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5. 现代影响:在当今时代,虽然科技发展迅速,但人们对于传统文学的欣赏和学习并未减少。这首诗以其独特的魅力,仍然受到读者的喜爱和研究者的关注。在现代社会,它不仅作为一种文学作品被人们传颂,还常常被用于教育、传媒等领域,用以传递正能量和弘扬传统文化。

《送黄礼甫令归安》是卢龙云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创作的一首情感真挚且具有深远文化价值的诗歌。它不仅展示了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特征和人际交往的复杂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