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子顺令彭泽

几年坛杏有辉光,百里新恩近拜郎。
匹马西风辞冀北,扁舟明月度浔阳。
莫思漉酒柴桑径,只合鸣琴单父堂。
回首可言天渐远,双凫还傍五云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子顺令彭泽》是明代诗人卢龙云创作的一首诗,该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冬。这首诗通过追忆陶渊明的生平和贡献,表达了对陶渊明的怀念和敬仰之情。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诗歌原文
  • 几年坛杏有辉光,百里新恩近拜郎。
  • 匹马西风辞冀北,扁舟明月度浔阳。
  • 莫思漉酒柴桑径,祇合鸣琴单父堂。
  • 回首可言天渐远,双凫还傍五云乡。
  1. 诗歌赏析
  • 历史背景与主题:《送子顺令彭泽》的创作背景是在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冬,当时诗人黄庭坚正在由北京移知吉州太和县,路经彭泽县,他追忆缅怀曾在此地担任过县令的陶渊明,遂作此诗。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也是对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精神的赞美。
  • 艺术特色:黄庭坚在创作《送子顺令彭泽》时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马首西风辞冀北,扁舟明月度浔阳”,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的行旅情景和情感体验。同时,整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明代诗歌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特点。
  1. 文学价值
  • 历史价值:《送子顺令彭泽》不仅记录了诗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创作过程,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陶渊明等历史人物的评价和态度。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 文化价值:作为明代文学作品的一部分,其蕴含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不可忽视。特别是通过对陶渊明事迹的描述以及对“不为五斗米折腰”精神的赞扬,这首诗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道德品质和人格独立的价值观。

《送子顺令彭泽》不仅以其优美的文字和深刻的内涵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同时也为研究明代诗歌及其历史背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