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邯郸西郭悯荒

驱车出城西,井里太萧索。
寥寥几家村,俯仰但四壁。
鸡犬声不闻,日晏未炊食。
釜甑几生尘,相视无颜色。
烈日更流金,大风走沙石。
岂无百亩宽,其奈千里赤。
壮者行四方,老者守廛陌。
孤妇抱儿号,将为沟中瘠。
我行一见之,涕下忽沾臆。
何以待徵求,无用苦相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出邯郸西郭悯荒》是明代诗人卢龙云创作的一首诗,描述了作者在城外看到的情景和内心的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创作背景
  • 生平简介:卢龙云,字少从,广东南海人,万历癸未(公元1583年)进士,曾历任马平知县、贵州参议等职。他在任内关心民情,因访察苗情有功而得到巡抚的赏识,并受到白金、文绮之赐。
  • 创作动机:卢龙云在任职期间,对当地的百姓生活产生了深切的观察和同情。他目睹了井里太萧索,寥寥几家村的景象,这些场景触动了他的情感,使他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哀愁与愤懑。
  1. 作品原文
  • 驱车出城西,井里太萧索。
  • 寥寥几家村,俛仰但四壁。
  • 鸡犬声不闻,日晏未炊食。
  • 釜甑几生尘,相视无颜色。
  • 烈日更流金,大风走沙石。
  • 岂无百亩宽,其奈千里赤。
  • 壮者行四方,老者守廛陌。
  • 孤妇抱儿号,将为沟中瘠。
  1. 作品主题
  • 民生疾苦:《出邯郸西郭悯荒》通过描写荒凉的村落和贫困的人民,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民生问题。诗中的“寥寥几家村”和“釜甑几生尘”展现了一种被战乱和自然灾害破坏后的萧条景象。
  • 社会动荡:诗中还体现了战争带来的社会动荡和经济崩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例如“烈日更流金,大风走沙石”和“岂无百亩宽,其奈千里赤”等句反映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政治局势的不稳定。
  1. 艺术特点
  • 情景交融:卢龙云通过对比和对照的手法,把自然景观和社会状况巧妙地融为一体,使得诗歌既有视觉美感也有深远的思想内涵。例如“日晏未炊食”、“釜甑几生尘”,不仅描绘了物质匮乏的状况,也暗示了人们的精神面貌。
  • 象征意味: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述,如烈日、大风、沙石等,诗人隐喻了社会的矛盾和冲突。这种象征手法加深了诗歌的主题表达,使其具有更丰富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魅力。

《出邯郸西郭悯荒》不仅展示了一个时代的苦难和挣扎,也表达了诗人对人民深深的同情和关注。这首诗以其深刻的主题、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感人的情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