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剑飘零庾岭东,邑庠三载振儒风。
子虚赋就心犹壮,薤露歌残梦已空。
杳杳家山云树外,茕茕形影月明中。
可怜埋玉冈城路,犹有文光贯夜虹。
挽龙训导二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龙训导二首》为明代黎贞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描绘了一位士子在宦途不顺后的心境转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以及他在逆境中依然保持着儒家精神追求的坚定信念。
《挽龙训导二首》是明代黎贞的作品,共分为二首,每首都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哲理。首篇通过“书剑飘零庾岭东,邑庠三载振儒风”开篇,表达了作者在官场上的失意以及回归故里的志向。接着第二句“子虚赋就心犹壮,薤露歌残梦已空”进一步揭示了他虽有文才但仕途坎坷的无奈,同时透露出他对逝去岁月的追忆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描述,更是作者对当时社会现状的隐喻。黎贞身处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官场腐败、政治动荡,使他感到前途渺茫。然而,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仍坚守着儒家的理想和道德标准。《挽龙训导二首》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普遍境遇,他们虽然身处困境,但仍努力维护着自己的价值观和人格尊严。
《挽龙训导二首》不仅展示了黎贞作为诗人的艺术魅力,也反映了他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复杂的心理世界。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历史的见证,值得后人深入研究和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