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园书事

溪园行乐地,日夕气何佳。
俯仰金丸转,寒温玉烛谐。
桃源潆碧涧,竹径倚丹崖。
洞杳堪龙卧,亭幽可凤喈。
栖云看漠漠,过水听湝湝。
凳立苔封石,扉开柳拂柴。
阴柯禽趾聚,罅藻鲫鳞排。
落氄轻扬霰,吹涎细雨霾。
峙流真日用,飞跃好生涯。
橘实当亲菽,篁根赠妇钗。
时为莱子舞,不作太常齐。
荆紫葳田宅,兰芳蔼谢阶。
五弦无异调,万卷是同侪。
但有宜家顺,何妨习俗乖。
管城花灿蕊,书带草滋荄。
尘世悠悠者,焉知逸士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溪园书事》是一首明代诗人黎景义创作的五言排律。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的介绍:

  1. 作者介绍
  • 黎景义:又名内美,字克和,顺德人。明思宗崇祯间诸生,明清鼎革后奉母隐居桃山不出。他著有《二丸居集》八卷,陈伯陶编有《胜朝粤东遗民录》。作为一位文学家,黎景义的生平和创作均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时代变迁下的精神面貌。
  1. 作品原文
  • 溪园行乐地,日夕气何佳。俯仰金丸转,寒温玉烛谐。桃源潆碧涧,竹径倚丹崖。洞杳堪龙卧,亭幽可凤喈。栖云看漠漠,过水听湝湝。凳立苔封石,扉开柳拂柴。阴柯禽趾聚,罅藻鲫鳞排。落氄轻飏霰,吹涎细雨霾。峙流真日用,飞跃好生涯。橘实当亲菽,篁根赠妇钗。时为莱子舞,不作太常齐。荆紫葳田宅,兰芳蔼谢阶。五弦无异调,万卷是同侪。但有宜家顺,何妨习俗乖。管城花灿蕊,书带草滋荄。尘世悠悠者,焉知逸士怀。
  1. 诗意分析
  • 自然景观描写:诗歌开头即描述了溪园的优美自然环境,如“俯仰金丸转”形容溪水的流动,“寒温玉烛谐”则描绘了环境的和谐之美。这样的描述不仅营造了一个宁静优美的环境背景,也为后续的文人活动作了铺垫。
  • 文人雅集场景:诗中多次提到文人雅集的情景,如“时为莱子舞”指代了文人的歌舞聚会,“不作太常齐”表达了不拘礼法、随性而为的生活态度。
  • 生活哲学探讨:在赞美自然美景的同时,黎景义也在诗中隐含了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和超脱。例如“但有宜家顺,何妨习俗乖”反映出诗人对于传统规范的某种超越感。
  1. 文化背景
  • 明代文化氛围: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艺术繁荣的时代,文人墨客们的创作多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风貌和审美追求。
  • 地方文化特色:黎景义作为顺德人,他的作品中也体现了岭南地区特有的山水田园风光和地域文化特色,如“桃源潆碧涧”,“竹径倚丹崖”等描绘,展现了岭南的自然风光。
  1. 艺术手法
  • 排律形式:《溪园书事》采用了排律这一古典诗歌形式,这种形式要求结构严谨,韵律和谐,体现了诗人对诗词格式的严格把握和高超技巧。
  • 意象运用:在这首诗中,诗人巧妙运用了各种自然元素如“金丸”、“寒温”、“竹径”等,以及人物活动如“舞”、“歌”,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增加了诗歌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力。
  1. 艺术效果
  • 情景交融:诗歌中的写景和抒情紧密相连,情景交融,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溪园之中,感受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 语言韵味:《溪园书事》的语言清新典雅,韵脚和谐,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感,显示了诗人深厚的语言功底。
  1. 历史影响
  • 文学价值:《溪园书事》作为明代诗歌的代表之一,具有较高的文学研究价值,对后来的文人作品有着深远的影响。
  • 社会意义:通过反映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此诗也具有了一定的社会历史意义,能够反映出当时文人对于个人生活与社会现实的态度。

《溪园书事》不仅是一首充满自然风光和个人感悟的诗歌,也是明代文化和社会风貌的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能够领略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也能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