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仞高冈插碧空,翠华亭畔气菁葱。
衡阳飞雁来秋色,荆水风帆挂落虹。
芳草昔曾经御辇,滩声疑是奏焦桐。
南巡帝子今何处,愁见青山夕照中。
皇冈夕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皇冈夕照》:明韵悠扬的七律诗篇
《皇冈夕照》,明代诗人萧远创作于公元16世纪中叶,是一首流传至今的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诗人的情感世界。
诗中“万仞高冈插碧空,翠华亭畔气菁葱。”描绘了一幅壮阔的景色画面:巍峨的高冈直插云霄,周围环绕着青葱的植被,增添了一份生机勃勃的气息。这里的“亭畔”指的是亭子旁边的景观,而“气菁葱”则形象地传达了亭畔草木繁茂、生机盎然的景象。
“衡阳飞雁来秋色,荆水风帆挂落虹。”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展现了季节的变迁和自然的壮丽。衡阳的飞雁带来了秋天的气息,而荆水之上,风帆扬起,仿佛与彩虹相映成趣。这里,飞雁和风帆成为秋天景象中的一抹亮色,为诗增添了动感与活力。
再观“芳草昔曾经御辇,滩声疑是奏焦桐。”这几句,诗人似乎在回忆往昔,那些曾经被皇家使用过的御用草地,如今只剩下了痕迹。滩声如同演奏的琴音,让人联想到昔日帝王出行时的情景。这里的“奏焦桐”很可能是指弹奏乐器的场景,反映了诗人对往昔繁华岁月的回忆。
“南巡帝子今何处,愁见青山夕照中。”这句话表达了诗人的深切忧虑和无尽的思念。他不知道皇帝是否仍在人间,只能看到山间的夕阳余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