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湘礼三闾墓田寻贾生故宅

浮湘孤月下灵渠,牢落残魂伴索居。
庚子日斜闻野鸟,端阳沙淈见江鱼。
天高未敢重相问,年少何劳更上书。
此去樊城望京国,定从王粲赋归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浮湘礼三闾墓田寻贾生故宅》是明末清初诗人邝露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浮湘孤月下灵渠,牢落残魂伴索居。
    庚子日斜闻野鸟,端阳沙淈见江鱼。
    天高未敢重相问,年少何劳更上书。
    此去樊城望京国,定从王粲赋归欤。

  2. 诗歌赏析

  • 情感表达:诗中“牢落残魂伴索居”描绘了诗人孤独、凄凉的心境,反映出诗人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与感慨。
  • 自然景观:诗中的“浮湘孤月”、“牢落残魂”和“庚子日斜”、“端阳沙淈”等描绘了一幅宁静又略带忧伤的湘江夜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氛围。
  • 历史典故:诗中提到的“三闾墓”是指屈原的墓地,而“贾生”则是指汉代的贾谊,两人均为历史上著名的文人。诗中通过这些历史人物表达了对文化传承和个人命运的关注。
  1. 作者简介
  • 邝露: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他的文学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和文化背景,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 时代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明朝末年至清朝初年,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文化变革的时期。诗中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也折射出那个时代文人的思想状态和社会责任感。

《浮湘礼三闾墓田寻贾生故宅》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深刻的时代印记。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也能够感受到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珍重和传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