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高埒大江隈,秀壁奇峰万叠开。
地拥岚光重远岫,天垂云影衬虚台。
矶头燕欲凌风起,关口龙常跋浪来。
胜览未穷翻吊古,夕阳春草绿成堆。
游洪济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洪济寺》是明代诗人钱明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描绘了洪济山留云洞的自然美景和佛门禅意。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背景:钟芳(1476—1544),本名黄芳,海南文学家,出生于崖州高山所(今三亚市水南村)。因家境贫困,幼年时在外亲黄家抚育,故又名黄芳。钟芳自幼聪明颖异,七岁时能赋诗,弘治十四年(1501年)乡试获第二名,正德三年(1508年)登进士二甲第三名。钟芳中进士后,曾为翰林院庶吉士,但因左迁宁国府推官而退居故乡,后恢复其原名钟芳。
诗词原文:
隔江蒲苇动微寒,江上危樯俯首看。
石刹何年收佛骨,葛巾此夕聚儒官。
暮秋山色犹含雨,静夜风声若倒澜。
欲访群仙问遗诀,鼎中应有小还丹。诗歌鉴赏:钱明相的这首《游洪济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洪济山留云洞的秀美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诗中“地拥岚光重远帕”一句,用“重远帕”形象地表现了留云洞周围的雾气环绕、神秘莫测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幅清新脱俗的山水画中。此外,“胜览未彻底翻吊唁古”一句,则表达了对于历史遗迹的敬畏之情,以及对于古人智慧的钦佩。
《游洪济寺》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歌,更是一篇富含哲理和情感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鉴赏,可以更好地领略明代诗歌的魅力,感受古代文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生活哲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