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色和黄逢水

坐爱新鸿泻乱霞,夕阳临水见人家。
疏依玉宇排彤树,寒入银光浸烛花。
云影半停吹更澹,月眉如洗望偏遐。
清江处处芙蓉醉,媚脸涂看帐碧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色和黄逢水》是明代诗人黎遂球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对该作品进行更详细的介绍:

  1. 作者简介:《秋色和黄逢水》的作者是黎遂球,字美周,号莲须阁主人,广东番禺人,是明代著名的诗人、古文家和画家。天启七年举人,再应会试不第。崇祯年间,陈子壮推荐他为经济名儒,因母亲年高不愿赴任。明亡后,他在南明隆武朝应征,但最终兵败殉国。他的文学成就包括《莲须阁诗文集》,其中收录了多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和诗作。

  2. 作品原文:这首诗共有八句,每句均为七个字,整齐划一的韵脚使得整首诗歌在诵读时节奏感强烈,朗朗上口。诗中描绘的是一幅秋日黄昏时分的画面,夕阳映照在清澈的江面上,岸边可见人家炊烟袅袅升起。疏落的玉宇排布着如彤树般的树木,而冷冽的银光则轻轻洒在烛花上,形成一幅静谧宁和的画卷。云影半停,微风拂过带来一丝清凉,月光明亮皎洁,让人心旷神怡。清江两岸,芙蓉盛开,宛如醉人的美人脸庞,碧纱帐里透出娇美的容颜。

  3. 艺术特色:《秋色和黄逢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诗中的景物描写细腻入微,尤其是夕阳、晚霞、江水、人家等元素的融合,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秋日画面。同时,通过对比映衬的手法,使诗中的景物更加鲜明、立体,增强了读者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共鸣。此外,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对比等,使得整个诗歌层次丰富,意境深远。

  4. 历史价值:《秋色和黄逢水》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它更具有深刻的历史价值。作为明代的诗歌作品,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明末清初时期的文人生活和社会风貌,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追求和审美情趣。同时,通过对诗歌本身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诗歌的风格特点和艺术成就。

《秋色和黄逢水》不仅是黎遂球个人创作才华的体现,也是明代诗歌艺术的珍品。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秋日景象,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和无限的想象空间。

相关推荐